粉體顆粒大小稱顆粒粒度。由于顆粒形狀很復(fù)雜,通常有篩分粒度、沉降粒度、等效體積粒度、等效表面積粒度等幾種表示方法。篩分粒度就是顆??梢酝ㄟ^篩網(wǎng)的篩孔尺寸,以1英寸(25.4mm)寬度的篩網(wǎng)內(nèi)的篩孔數(shù)表示,因而稱之為“目數(shù)”。目前在國內(nèi)外尚未有統(tǒng)一的粉體粒度技術(shù)標準,各個企業(yè)都有自己的粒度指標定義和表示方法。在不同國家、不同行業(yè)的篩網(wǎng)規(guī)格有不同的標準,因此“目”的含義也難以統(tǒng)一。
目前國際上比較流行用等效體積顆粒的計算直徑來表示粒徑,以μm或mm為單位,下表為我國通常使用的篩網(wǎng)目數(shù)與粒徑(μm)對照表:
目數(shù)(mesh) | 微米 | 目數(shù) | 微米 | 目數(shù) | 微米 | 目數(shù) | 微米 |
(μm) | (mesh) | (μm) | (mesh) | (μm) | (mesh) | (μm) | |
2.5 | 7925 | 12 | 1397 | 60 | 246 | 325 | 47 |
3 | 5880 | 14 | 1165 | 65 | 220 | 425 | 33 |
4 | 4599 | 16 | 991 | 80 | 198 | 500 | 25 |
5 | 3962 | 20 | 833 | 100 | 165 | 625 | 20 |
6 | 3327 | 24 | 701 | 110 | 150 | 800 | 15 |
粉體材料粒度的檢測可采用篩分法、沉降法、電阻法、激光法、電鏡法等多種方法。每一種方法都有各自的特點,檢測結(jié)果也可能會有差異。對于粒度較細或比重較小的顆粒,采用后三種方法的檢測結(jié)果比較可靠。例如,我們通常加工最大粒徑約為15~20μm的產(chǎn)品,這幾種儀器測量結(jié)果雖有差異,但相差不是很大。如果用沉降法測量,可能會產(chǎn)生較大的測量誤差。
顆粒群體通常由大量大小不同的顆粒組成。按粒徑大小分為若干級數(shù),表示出每一個級數(shù)顆粒的相對含量,稱為微分分布;表示出小于某一級數(shù)顆粒的總含量,稱為累積分布。
最大粒徑是粒度分布曲線中最大顆粒的等效直徑。平均粒徑是粒度分布曲線中累積分布為50%時的最大顆粒的等效直徑。D90粒徑、D95粒徑、D98粒徑分別是分布曲線中累積分布為90% 、95% 、98%時的最大顆粒的等效直徑。
分析圖示的粒度分布曲線可以看出:如果以最大粒徑來衡量粉體的等級,可標為16μm或800目全通過。如果以D90粒徑(或"90% 通過粒度")來表示,粉體的等級可提高到6μm或2000目。如果以D50粒徑(或“平均粒徑”、“中位徑”)來表示,粉體的等級便會躍升到可到2.8μm或4500目。由此可見,選擇不同的積累分布數(shù)據(jù)來表示粒度指標,會得到差異極大的不同概念。
在此再舉一個例子,有一批超細粉體檢測數(shù)據(jù)如下圖所示。按照粒度分布表取得數(shù)據(jù),最大粒徑約為2.96μm(或4000目全通過),如要突出宣傳效果,也可以改變?yōu)镈90 粒徑為1.54μm(或8000目)、平均粒徑為0.99μm(或12500目)的粒度指標。
由此推理,如想知道某一種超細粉是否達到幾千目甚至是一兩萬目的細度,就要認真了解使用什么類型的設(shè)備加工,是小樣試驗還是成批生產(chǎn)隨機抽樣,用什么方法檢測,更要了解是在哪一級積累分布取得的粒度數(shù)據(jù),才能了解這批粉體材料的真實質(zhì)量指標。